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最新版本的“双百企业”名单和“科改企业”名单。更新后的“双百企业”数量为572家,“科改企业”数量为664家,共计1236家。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名单中,西南证券、一汽解放和启明信息等a股上市公司新入围。此外,有的企业从“双百企业”调整为“科改企业”;多家“科改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试点取得新进展。

  试点企业名单动态调整

  “双百行动”“科改行动”是两项国企改革专项工程,分别于2018年8月和2020年启动实施。根据公开信息,“双百行动”是试点企业主动探索创新推进综合改革,旨在打造一批“改革尖兵”。“科改行动”全称“百户科技型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项行动”,旨在支持和引导国有科技型企业在市场化改革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上取得新突破。

  本次更新的“双百企业”名单中,入选企业总数减少至572家。入选的中央企业为309家,较上次公布名单相比减少了7家。入选的地方国有企业数量为263家,较上次公布名单相比减少了1家。

  从入选的地方国有企业名单来看,本次入选企业最多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依然是广东省,入选企业达27家,其中包含深圳市属企业9家。除广东省外,山东省入选企业达到20家,其中包含青岛市属企业7家。

  本次更新的“科改示范企业”名单中,入选企业减少至664家。入选的中央企业为359家,较上次公布名单相比减少了9家。入选的地方国有企业数量为305家,较上次公布名单相比增加了1家。

  从入选的地方国有企业名单来看,本次入选企业最多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是广东省,入选企业达39家,其中包含深圳市属企业9家。除广东省外,湖北省入选企业达26家,山东省入选企业达22家,北京市入选企业达21家,成绩斐然。而广东省也已连续多次斩获“双百企业”及"科改企业"入选数量的魁首,其国资国企实力可见一斑。

  根据相关要求,参与试点企业的名单实行动态调整。此次更新后,“双百企业”数量为572家,“科改企业”数量为664家,共计1236家。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西南证券新入围“双百企业”名单,一汽解放、启明信息和11月份ipo(首次公开募股)获批的永兴股份新入围“科改企业”名单。

  从央企集团来看,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收获满满,除了前面提到的一汽解放、启明信息,该集团旗下一汽物流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新入围“双百企业”,在试点企业总数较此前减少的情况下,该集团参与专项试点企业净增4家。

  试点取得新进展

  专项工程实施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加强对“双百企业”“科改企业”的政策支持和分类指导,落实动态调整机制,相关企业在科技创新、市场化改革、经营效益等方面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此次公布的“科改企业”名单中,部分企业在股份制改造方面取得新进展。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机场白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广东国有企业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昌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必要的支持作用。“科改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说明企业为通过资本市场平台进一步做强做大迈出了积极的步伐。

  更新的名单中,中国移动旗下的“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退出“双百企业”名单,转而登上“科改企业”名单。咪咕文化是中国移动旗下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数字内容业务板块的唯一运营实体,于2018年首批入选“双百行动”名单,在2022年专项考核中,咪咕文化荣获了“优秀”等级。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双百行动”和“科改行动”的改革重点不同。“科改行动”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目标要求和政策支持。科技型企业可以选择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举措,有的科技型企业还结合国内外市场的有益实践,探索实施超额利润分享、虚拟股权、骨干员工跟投等激励方式。

  传递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哪些新风向?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分析指出,国资委公布的“双百企业”和“科改企业”名单再次调整,相比今年5月份确定的580家和672家,各减少8家。可见,专项试点工程质量把关也更严格。

  吴刚梁指出,2018年推出“双百行动”与2020年推出“科改行动”,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国企改革专项工程”。这两项试点工程是综合性的,不是单项改革。比如,“双百行动”与“科改行动”,不是仅仅搞一下混改,或者仅仅搞一下董事会建设,而是在一个企业里面,各项改革措施都要同步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年-2022年)》的第七项重点任务,就是抓好国企改革专项工程,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按照改革要求,进入三年行动阶段,各类国有企业都可以参照“双百企业”实施改革,做到应改尽改,不管是否在试点名单之中。

  但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没有把它当作一项单独的改革任务来抓。吴刚梁认为是因为相关工作已经常态化了。

  但是,专项试点工程并没有伴随着三年行动结束而结束,目前各项工作仍在进行当中。国资委还提出“科改企业”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主力军、排头兵。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国资委下发了《关于支持鼓励“科改企业”“双百企业”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有关事项的通知》。科改企业、双百企业是国企改革的“头雁”与“尖兵”,它们实施的改革措施具有风向标的意义。那么,《通知》传递了新一轮深化提升行动哪些新信号?

  一是在企业授权方面,提出建立重要审批事项“绿色通道”和限时办结机制。

  二是在创新方向方面,提出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企业提高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投入的比重。

  三是在公司治理方面,提出加强专职外部董事与企业现职领导人员双向交流机制。

  四是在选人用人方面,强调落实新型责任制,实现优胜劣汰,试点延迟退休制度。

  五是在成果转化方面,提出将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批次软件应用纳入经营业绩考核与容错机制。

  六是在薪酬机制方面,提出对特殊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市场化薪酬制度、通过‘双聘制’、人才租赁等多种合同协议形式柔性引才用才。

  七是在资本运营方面,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强调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注重esg治理。

  八是在容错免职方面,提出未达到预期的探索性强、风险高的科研项目,可正常结项,甚至只证明了“此路不通”的科学探索,应当给予肯定。

  九是在营造环境方面,提出在相关专项奖励、荣誉表彰、扶持资金支持等方面,将优先考虑和重点激励两类试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