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我国经济运行整体质量,国资委以推动央企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抓手,不断加强经营指标引领,于2023年提出了“一利五率”的考核指标体系,并针对利润总额,强调了“一增”的总体目标,即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 

  截至2022年,a股上市公司共5062家,根据2021年年报数据统计,其利润总额达68699.47亿元,同比增长18.53%,远超同年我国gdp增速8.4%。按市值区间划分,其利润总额的增速分别为:-36.69%0-50亿)、-22.03%50-100亿)、19.66%100-500亿)、37.28%500-1000亿)和20.52%1000亿以上)。其中,100亿市值以下的上市公司数量占比高达71.02%,而利润总额仅占a股整体的4.23%,且出现了负增长。可见,推动中小市值上市公司的价值提升,是目前实现上市公司整体提质的关键之举。  

  按企业性质划分,国有控股企业共1408家(27.82%),2021年利润总额53229.25亿元(77.48%),同比增长23.42%;民营企业共3364家(66.46%),2021年利润总额11647.19亿元(16.95%),同比增长率仅为5.86%。如今,民营企业已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较于国有控股企业,其整体盈利能力还亟待提升,在新发展阶段下,进一步激发民企活力,并助推民企国企协同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按申万行业划分,金融业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依旧居于首位,银行业和非银金融的利润总额分别为23149.895862.35亿元,合计占比42.23%。从利润总额同比增速来看,增速超100%的行业分别为交通运输(574.15%)、有色金属(137.82%)、石油石化(136.73%)和基础化工(128.02%)。其中,交通运输业利润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为:全球物流供应链持续受到疫情等因素冲击并导致运价上涨。相较于前者,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如计算机、通信等行业的利润总额及同比增速均不足10%,资本市场还需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国资委对央企考核指标体系的动态调整,同样为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从利润总额这一指标来看,以全面实行注册制为契机,未来的资本市场还需持续深化改革,加速调整市场盈利贡献格局,并推动上市公司质与量的同步攀升,以此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经济支柱作用,为稳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